作为一个有着近60年历史的安徽电建一公司,如果从正式确立公司价值观体系算起,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已走过了十多个年头。伴随着企业的改革与发展,公司的文化建设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框架体系和推进举措,企业文化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。相继荣获“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二十年实践奖”、“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奖”、“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”等多项荣誉。公司巳发展成为连续5年年施工产值达15 亿元以上、能同时承担15个以上大中型综合工目建设的管理技术型施工总承包公司。 逆境奋起 成就文化丰碑 1981年,在公司承建的淮南洛河电厂一期工程中,企业文化初现端倪,公司形成了“团结拼搏、克己奉公、敢于竞争、勇当铁军”企业精神和“不计时间、不讲条件、 不计报酬、不打折扣”的四不工作作风,虽然当时还没有提出企业文化的概念词,但文化的力量已在公司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彰显,公司也被电力行业和社会各界誉为“铁军”。1999年,公司史无前例地遇到了难以想象的诸多困难, 因国家宏观调控,火电工程三年不开工,电力施工企业面临着找米下锅的艰难困境。面对市场难求、军心不稳的实情,公司领导班子积极寻求破解之道。经过几番酝酿和艰苦的探索之后,公司党委果断地提出:重塑价值观体系,创建以 “十个价值观” 为核心的企业文化, 即:任人唯贤的用人观,效率优先的分配观,勤奋学习的成才观,学精细的经营观, 公正廉明的执法观,勤俭节约的消费观,忠诚敬业的荣誉观,追求卓越的成就观,和谐互补的共事观,健康文明的休闲观。“十个价值观” 明确提出了对公司方方面面工作的指导原则,为公司的制度建设、职工的行为规范和工作标准指明了方向,得到了广大职工的强烈共鸣,职工们的激情一下就被激发出来,大家在困难中看到了希望,对新的一届领导班子充满着信心。正是在这种文化的感召下,公司渡过了4年极其困难的时期,尽管收入不高,工作环境非常艰苦,职工在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广东、河南、云南、贵州等20多个施工点频繁流动作战,但职工愿意与企业同甘苦、共患难,没有出现大面积的人才流失。相反,经过这4年的炼狱式的磨练,公司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,对企业的忠诚度明显增强,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。 厚积簿发 擎起发展重任 几年来,公司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,以“服务于战略,渗透于制度,体现于行为,辐射于环境”为宗旨,紧紧围绕公司“十个价值观”,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建设活动, 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。2001年, 企业文化厚积薄发,擎起了发展重任。在公司第五次党代会上,正式提出将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企业文化建设上,并明确了“系统规划、分段实施、全面推进” 的基本原则,制定了以“十个价值观”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基本框架和推进体系,第一个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正式出台,较为完整地确定了公司企业精神、经营理念、共同愿景、企业使命、企业道德、战略目标、管理方针、班子作风、职工守则等。2004年,公司对战略发展进行全方位的诊断,重新对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规划,制定了公司战略发展纲要,并同步出台了 8 大管理方案。随着战略的重新定位,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也相应改进和完善, 由此制定了新一轮即第二个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,新一轮的五年规划进一步完善 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,明确了新时期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、总体目标、阶段目标和主要措施,尤其确定了子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措施,明确了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具体举措,为促进企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文化支撑。 兼收博采 再续文化篇章 公司按照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,认真落实,责任到位,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工作程序(理念培训——计划执行——督促检查——考核评价),实行闭环管理,做到工作制度化、规范化、程序化,建立起公司领导分管、主管部门真抓、主责部门联动的企业文化运行机制。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不定期地加强对各基层单位的指导,及时分析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,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,并每年召开两次公司范围内的企业文化研讨会,总结交流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和教训。 2009年,在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四统一的严肃要求下,安徽电建一公司再次主动扛[1] [2] [3] 下一页 |